最近,随着 DeepSeek 爆火,在为人工智能领域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,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趁机打起歪主意。比如,目前就已经出现打着 DeepSeek 的名号进行非法荐股营销的乱象。
法治网记者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发现,一些博主纷纷晒出所谓 DeepSeek 给出的理财建议截图,分享财富故事,声称借助该大模型在股市中赚得盆满钵满。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,这些博主并未提供任何实际收益证明,却在文案中不断推销理财课程、炒股软件等服务。与此同时,一些短视频、直播间也以 DeepSeek 为噱头,推销 “AI 荐股软件” 或投资顾问服务。他们均声称,使用该软件或服务,结合 DeepSeek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,能够精准预测股票走势,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自由。
在添加了一家视频账号助理的企业社交账号后,对方展示了企业的正规营业执照、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信息等。记者提出想要领取 AI 选股工具之后,该助理发送了名称包含 “DeepSeek” 字样由相关软件生成的指标文件。另一家视频账号的助理则提供了一个名称为 “AI 智能选股 xxx” 的小程序让记者体验。在记者体验期间,两位助理不约而同地表示,他们还有另一种 “固定服务期收取少量服务费” 的合作方式,虽然服务费与服务周期不尽相同,但均声称不需要额外下载 APP 在微信上就可以提供服务。此后两位助理再未在沟通中提到过 AI 智能选股工具或 DeepSeek 选股策略等内容,而是不断向记者发送他们的服务表现和签约客户的喜报,以催促下单购买。记者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查询这两家企业,发现共有 76 条投诉,大都是关于虚假宣传、诱导消费的投诉。
法治网记者调查发现,关于 AI 非法荐股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套路。
伪装流量博主,诱导投资
AI 概念爆火后,在一些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,有大量打着 DeepSeek 旗号的非法荐股营销内容涌现。据媒体报道,某拥有 19 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宣称投入 100 万元实测 DeepSeek 的理财能力,视频中展示了根据 AI 建议购买 10 只股票的操作,该视频发布后短时间内收获超 30 万点赞、评论超 7.9 万。然而,截至目前,博主并未更新此次投资结果,且此前其视频点赞量大多仅几十至几百,发布 DeepSeek 理财视频后流量数据才呈数十倍增长,经调查,这些博主大多没有证券从业资质,却在误导投资者按照其投资建议操作。
虚假软件推销,暗藏诈骗陷阱
一些直播间正在以 DeepSeek 为噱头,推销 “AI 荐股软件” 或投资顾问服务。这些主播们声称,使用该软件或服务,结合 DeepSeek 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,能够精准预测股票走势,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自由。而实际上,这些软件和服务不仅价格高昂,投资效果也难以保证,甚至可能存在泄露投资者个人信息的风险。
今年年初,湘潭市岳塘公安公众号发布消息,2025 年 1 月 2 日,岳塘公安反诈中心接到反诈预警,辖区内赵女士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。据悉,赵女士在 2024 年 11 月底浏览微信视频号时,被 “AI 炒股” 软件的虚假宣传吸引,先后两次转账数十万元购买该软件。接到预警后,民警迅速行动,阻止了赵女士进一步陷入诈骗陷阱。
AI 电话引流,骗取投资资金
犯罪团伙通过利用 AI 机器人拨打海量电话,筛选潜在受害者。2022 年,江苏镇江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利用 AI 技术实施的非法荐股诈骗案,涉案金额近 1.8 亿,犯罪团伙利用 AI 机器人拨打 1700 万个电话,获取 80 多万条有效客户电话,为境外诈骗团伙 “引流打粉”。夏女士被冒充证券公司工作人员的骗子拉入企业微信群,群内推荐炒股软件,先让其小额盈利获取信任,诱导加大投入后软件无法打开,与对方失联。
消费者如何识别此类迷惑性极强的套路,一旦遭遇此类虚假宣传被诱导投资,又该如何依法维权呢?对此,《法治日报》律师专家库成员、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表示,消费者需要高度警惕此类宣传套路,识别陷阱以免落入其中。消费者遭遇虚假宣传、诱导投资等非法荐股时,应先及时止损,停止盲目投资。若已买入推荐股票,不要盲目抛售,需冷静分析市场情况后理性决策。同时,务必收集与非法荐股人相关的微信聊天记录、交易记录、付款凭证等各类证据,特别是对方承诺收益、荐股内容等关键证据,为后续维权做准备。
胡青春律师表示,非法荐股面临多重违法,可能承担多重责任。非法荐股除受行政法规制外,刑事方面也有相关规定,达到立案追诉标准,就会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,涉嫌非法经营罪,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。除上述责任外,非法荐股还可能受到股民的民事索赔,承担民事赔偿责任。
在非法荐股场景中,不法分子刻意将 DeepSeek 等 AI 产品概念化包装成 “炒股神器”,通过虚构收益、伪造对话截图等方式诱导投资者,其行为已超出技术中立范畴,本质上属于以 “技术中立” 之名行欺诈之实。
值得注意的是,非法荐股现象屡禁不止的背后,还与另一关键因素有关,即平台责任的缺失。法治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当前各大网络平台的金融类营销内容审核机制,部分平台虽然设置了关键词过滤、人工审核等环节,但仍存在漏洞。比如,一些非法荐股信息通过隐晦表述、谐音梗等方式绕过平台审核,一些不法分子为躲避监管,在平台上利用谐音梗进行非法荐股,手段隐蔽且具有迷惑性。在讲解股票走势和推荐股票时,使用这类模糊、隐晦的表述,逃避平台监测,最终达到非法荐股盈利的目的。
王立梅教授表示,随着金融监管、平台责任等工作的纵深推进,以非法荐股为代表的不良及违法信息通过套借 “谐音梗” 等形式,企图继续游走潜藏在网络生态当中。3 月 10 日,抖音发布《关于打击 “非法荐股” 等违法证券活动的公告》称:近日,平台发现,有少数账号在无相关资质情况下,声称可借助各种 AI 类工具,实现所谓 “高回报高收益”,或以 “推荐高效 AI 选股工具”“售卖 AI 炒股课程” 为噱头引发用户关注,甚至对其实施诈骗等行为。平台将针对 “无相关资质机构或个人提供有偿荐股服务”“编造、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,影响股票价格或交易量非法牟利” 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进行治理。
DeepSeek 爆火后,这些非法荐股套路需警惕

发表评论